避雷帶與室外天線發生“親密接觸”、部分防雷裝置因年久失修出現老化、斷裂導致失去功能……昨日,記者隨市氣象局雷電防護技術中心工作人員對市區部分場所進行防雷裝置安全檢測時發現,因使用不當或年久失修,一些居民樓存在遭受雷擊的隱患。
使用不當
避雷設施易引雷入室
7月4日上午,記者隨同市氣象局雷電防護技術中心工作人員來到某生活小區,對該小區樓頂的防雷裝置進行技術檢測。檢測中工作人員發現,大多數避雷帶都符合檢測標準,能夠起到雷電防護作用,但個別用戶將電視天線繞到了避雷帶上,使避雷帶反而成了可能“引雷入室”的隱患。
在對某小區樓頂的避雷帶進行檢測時,工作人員發現,在一處避雷帶上面“別”著一根電視天線。工作人員介紹說,從防雷裝置上來講,避雷帶本身屬于接閃器,可利用其高出被保護物的突出位置,把雷電引向自身,然后通過引下線和接地裝置將雷電流泄入大地,以保護建筑物免遭雷擊。但如果接閃器和電視天線、信號線、電源線等易引電裝置“糾纏”到一起,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不僅會減弱其引導雷電的功能,還會使雷擊電脈沖易通過這些渠道侵入室內。如果進出建筑物的電源線、信號線本身也未安裝相應的浪涌保護器,就極易引發雷擊事故。
為此,市氣象局雷電防護技術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在對小區的防雷裝置進行檢查、維護時,應注意使避雷針、避雷帶燈設施與其他物品保持一定距離,避免發生“交叉感染”的情況。
年久失修
防雷裝置形同虛設
在對小區防雷設施的檢查中,市氣象局雷電防護技術中心工作人員還發現,一些老小區居民樓的部分簡單防雷裝置,因常年暴露在外,年久失修,已出現嚴重老化甚至銹蝕、斷裂等情況,失去了避雷防雷的作用。
“按相關規定,防雷裝置實行年度檢測檢驗制度,普通場所每年檢測檢驗一次,易燃易爆場所每半年一次,防雷裝置的使用單位要建立一個專門的使用與檢測情況檔案,實行專人負責制。”市氣象局雷電防護中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雖然有相關規定,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困難,一些小區、單位的物業管理公司不能很好履行這一職責,防雷意識淡漠,對防雷裝置的檢查、維護也比較滯后,是導致一些小區防雷裝置‘失靈’的原因。”
據了解,也有部分單位使用了未經氣象主管部門驗收的不合格防雷裝置,導致發生雷災事故。如2010年8月上旬一個雷雨天氣,我市一所學校的監控裝置突然發生“黑屏”現象,經雷電防護技術中心人員調查,“罪魁禍首”是該校擅自安裝的不合格防雷裝置,由于浪涌保護器不符合安全技術標準,“浪涌電流”經過時影響了探頭的運作,導致事故發生。事發后,該校重新安裝了合格的防雷裝置。
防雷裝置因年久失修 居民樓存在遭受雷擊的隱患
發布時間:2011/9/30 20:28:20 次瀏覽
上一篇: 省氣象局專題研究防雷減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