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本報《雷雨中一火球順天線鉆進樓房》,報道了西崗區工五街多座居民樓在雷電天氣中遭遇雷擊,數十戶電器受損一事。昨日記者了解到,經防雷中心調查,確認事故因民宅缺乏防雷設施所致。
工五街事故,系因缺乏防雷設施導致
市氣象局雷電防護中心審核科王科長介紹,經過防雷中心技術人員現場調查,發現工五街遭受雷擊的幾座居民樓都是6層以上的老式建筑,都沒有安裝防直擊雷的保護措施。“而且樓頂都安裝有大量的通訊天線,居民樓附近也有不少架空的電纜線路,這些電纜線路都沒有采取防雷保護措施,雷電天氣中很容易造成雷電感應事故,或造成雷電波切入。”王科長介紹說,從目擊者的描述分析,這次事故發生時是直接雷擊,而且可能遇到了罕見的球形雷。居民家中電氣設備的損壞原因是雷電波侵入。在沒有防直擊雷裝置的情況下,雷擊建筑物后雷電流不能及時導入大地而侵入用戶家中。用戶雖然沒有開啟設備,但是普遍都沒有拔下插頭,這就導致了用電設備的損壞。
接地線丟失,防雷設施成擺設
“我家的住宅有防雷設施嗎?”“避雷針能不能確保安全?”這些成了市民近日關心的熱門問題。
在西崗區工人村等地發現,不少老舊建筑物都沒有安裝避雷針等防雷設施。記者從防雷中心了解到,要確保安全不能僅依靠一個簡單的避雷針。在地下必須有能夠散點的網格,還要有傳導線路將避雷針接到地下,整個傳導點不能有絲毫堵塞,否則不能起到避雷作用。
即使有了避雷針,一些年久失修的避雷設備也形同虛設。家住旅順口區水師營街道的陳先生說,他所住的5層居民樓建于1986年,雖然安裝了避雷針,但是接地線早就不見了。“這避雷針不就成了引雷針嗎?”陳先生無奈地說。
在沙河口區連山街附近,記者看到一些安裝了避雷針的居民樓頂層搭建了不少小房,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和通訊天線的情況也很普遍。防雷中心專家介紹說,如果樓頂安裝有避雷設備,但太陽能卻搭建得高過避雷設備,又未和周邊避雷帶相連,這不僅無法傳導雷電,更造成了“引雷入室”的隱患。在一些老舊居民樓,橫空亂拉的各種電線和通訊纜線在雷雨天氣中往往也成為雷電波入侵的載體,從而造成雷擊事故。
超30%建筑物未經防雷驗收
王科長介紹說,2003年,大連市政府發布了《大連市防御雷電災害管理辦法》,為避免和減少雷電災害,裝有防雷設備的單位必須依法接受防雷安全的年度檢測,需要安裝防雷設備的單位可申請有資質的機構進行設計、安裝并依法接受雷電防護中心對防雷工程的設計審核、施工監督、防雷裝置檢測及竣工驗收。同時,防雷設計應與建筑設計同步進行、防雷施工與建筑施工同步進行、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但目前我市經過市雷電防護中心設計審核、施工監督、跟蹤檢測,進而進行竣工驗收的建筑物、構筑物不到70%,超過30%的建筑物未經防雷驗收。
防雷專家建議市民,在購買住房時應查驗房地產開發商是否有“防雷裝置設計核準書”及“大連市新建(構)筑物防雷裝置驗收合格證”。
居民樓遭雷擊敲響了一記警鐘:防雷驗收意義大
發布時間:2019/5/6 15:28:37 次瀏覽
上一篇: 溫州大羅山雷達站順利完成防雷整改
下一篇: 山東嘉祥氣象、安監部門共筑防雷安全防線